@KTzone » 貼圖 - 軍事貼圖 » 揭示全球核武器爆炸解禁照(30P)


2011-10-4 17:19 sky960
揭示全球核武器爆炸解禁照(30P)

[align=center][size=3][size=3]本組圖集為《Life》雜誌 ​​精選的全球核武器震撼事件,包括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原子彈第一次應用於戰爭、中國第一次原子彈試驗成功等全球歷史上核子武器發展的,幾十個震撼全球的大事件。

[b]人類歷史上五次最大的核爆炸[/size][/b]
[img]http://img27.imageshack.us/img27/5833/001skm.jpg[/img]
氫彈“邁克”
1952年11月1日,代號“邁克”的82噸重核裝置在太平洋的埃尼威托克珊瑚島被引爆,產生了估計10.4兆噸的爆炸當量——幾乎相當於投放在長崎的原子彈威力的近500倍。
“邁克”一般被認為是世界上氫彈試驗的首次成功。
這次爆炸將伊魯吉拉伯島(Elugelab)夷為平地,產生了一個寬6240英尺(1.9公里)、164英尺深(50米)的大坑。

  “邁克”爆炸產生的火球直徑約為3.25英里(5.2公里),蘑菇雲在90秒內升至5.7萬英尺(17公里)的高度,進入同溫層,一分鐘後又升高至10.8萬英尺(33公里),最終穩定在12萬英尺(37公里)的高度。
蘑菇雲的冠部最終延伸至100英里(160公里)以外的區域,莖幹寬度則達到20英里(32公里)。
這顆氫彈產生了大量放射性沉降物,即撒落於地球上的致命放射性微粒。


[img]http://img215.imageshack.us/img215/5002/002ryd.jpg[/img]
氫彈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和激流使得周圍島嶼的植被完全消失,而遭到輻射的珊瑚塵埃甚至落到停泊在30英里(48公里)外的輪船上。
一段時間以來,埃尼威托克珊瑚島周圍地區遭到重度污染。
當時,有關這次氫彈試驗的影片經過審查公開放映,連日來在美國電視頻道輪番播映,核爆試驗的成功無疑令美國觀眾欣喜若狂。


[img]http://img233.imageshack.us/img233/2975/003fi.jpg[/img]
1954年4月19日,美國《生活》雜誌以封面特刊的形式報導了氫彈“邁克”的試驗情況。


[img]http://img821.imageshack.us/img821/4691/004rld.jpg[/img]
城堡行動”——“羅密歐” “城堡行動”(OperationCastle)是美國於1954年3月1日起在太平洋進行的一系列核爆實驗,共計有6次,下面介紹的是其中的三次。
“羅密歐”(Romeo)被認為是美國有史以來實施的第三大核試驗,當量達到11兆噸。
爆炸裝置於1954年3月27日在比基尼環礁被引爆,那裡位於太平洋試驗場。

所謂太平洋試驗場是用以描述在馬歇爾群島和太平洋其他地區實施的一系列核試驗場地的名稱。


[img]http://img818.imageshack.us/img818/8053/005rm.jpg[/img]
1952年,美國在西太平洋馬紹爾群島西北端的埃尼威托克環礁(Eniwetok)試爆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
圖為氫彈爆炸產生的蘑菇雲。


[img]http://img802.imageshack.us/img802/6551/006bq.jpg[/img]
“結果-節孔行動”核試驗(Upshot-Knothole)採用榴彈砲發射的方法,將裝有核彈頭的砲彈發射到遠處,並且在空中爆炸。
圖中這枚搭載有核彈頭的砲彈行進了超過6英里的距離,最終在距離地面500英尺的空中爆炸。

  “結果-節孔”行動是1953年3月17日至6月4日,美國政府在內華達州進行的一系列核武器實驗。
此次行動共進行了11次大氣層試驗:3次空投、7次塔台測試和1次空中引爆。
在此次“結果-節孔”實驗中涉及了新理論的測試,同時使用了裂變和熔合裝備技術。


[img]http://img820.imageshack.us/img820/8716/007vni.jpg[/img]
1957年,美國在內華達州試驗場引爆了一顆名為“普里西拉”的核彈,其當量達到3.7萬噸。
當時,有部分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官兵在未採取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觀看了核爆炸景象。


[img]http://img32.imageshack.us/img32/9050/008ff.jpg[/img]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圖為當時核彈爆炸所產生的蘑菇雲


[img]http://img594.imageshack.us/img594/7126/009kh.jpg[/img]
1970年,法國開始在波利尼西亞的穆魯羅阿(Mururoa)環礁進行核爆炸試驗。
此外,據統計,1975年至1996年間,法國在穆魯羅阿進行了至少123次核武器爆炸試驗,並且在​​附近的方加陶法(Fangataufa)環礁也進行過8次核試驗。


[img]http://img192.imageshack.us/img192/9639/010osc.jpg[/img]
1971年,法國在穆魯羅阿測試核彈時的情景。
據報導,法國幾十年來在波利尼西亞群島進行的核試驗對島上居民的健康造成了損害,不過法國政府一直拒絕承認這一點。
直到2009年3月24日,法國政府宣布將會對15萬名核試驗受害者進行賠償。


[img]http://img851.imageshack.us/img851/7140/011ff.jpg[/img]
爆炸過後,這些安放在爆炸點附近的假人已被毀壞殆盡。


[img]http://img855.imageshack.us/img855/2056/012zy.jpg[/img]
法國在波利尼西亞群島不斷進行核試驗的行徑一直遭受到國際
社會的譴責,也對其國家領導人形象造成了損害。
圖為1995年9月6日,法國《自由報》刊登的一幅圖片
,圖中肖像為當時的國家總統希拉克。


[img]http://img641.imageshack.us/img641/1224/013bh.jpg[/img]
據統計,從1951年至1992年,曾有928個核裝置在內華達州的試驗場爆炸。
圖為1951年一次核爆時的情景。


[img]http://img12.imageshack.us/img12/5787/014bk.jpg[/img]
美國1951年在馬紹爾群島進行的一系列核武實驗以“溫室行動”(OperationGreenhouse)為代號,其中還實施了熱核武器(氫彈)的試探性實驗。
圖為軍方高層人員觀看核彈爆炸效果時的情景。


[img]http://img51.imageshack.us/img51/4668/015wy.jpg[/img]
美國物理學家J·羅伯特·奧本海默(J.RobertOppenheimer)被稱為“美國核彈之父”。
作為“曼哈頓計劃”的負責人之一,他帶領著國內其他科學家於1945年成功研製出了原子彈。


[img]http://img194.imageshack.us/img194/482/016sud.jpg[/img]
原子彈爆炸產生的破壞力十分巨大,圖為第一顆核彈爆炸時的測試現場,當時爆炸產生的
高溫
甚至將沙粒融化成了晶體。
在第二次大戰期間,美國為了促使日本投降,分別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向廣島和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當場造成約十萬人死亡。


[img]http://img155.imageshack.us/img155/6879/017dok.jpg[/img]
原子彈爆炸威力巨大,這間測試房屋顯得不堪一擊,瞬間就被完全摧毀。


[img]http://img263.imageshack.us/img263/5210/018gzq.jpg[/img]
1955年,在一次核試驗當中,測試方還在房屋內放置了家具以及假人模型等物體。


[img]http://img37.imageshack.us/img37/4121/019wxy.jpg[/img]
1955年,在內華達州核試驗當中,測試方製作了一些假人,並且安放在爆炸現場,以評估爆炸影響。


[img]http://img607.imageshack.us/img607/7485/020kv.jpg[/img]
“曼哈頓計劃”的領導人包括奧本海默(圖中頭帶白帽者)以及軍方負責人格羅夫斯將軍(圖中正中間身穿軍服者)。1945年7月16日,美國成功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試爆世界上第一顆核彈。
圖為相關負責人在爆炸試驗後查看現場時的情景。


[img]http://img694.imageshack.us/img694/5200/021hq.jpg[/img]
“曼哈頓計劃”還在測試期間,美國國內媒體就已經開始宣傳核彈的光明前景:會為普通民眾帶來更加廉價、清潔並且安全的能源。
圖為1946年《星期日快報》的一篇報導。


[img]http://img190.imageshack.us/img190/6784/022zt.jpg[/img]
“十字路口行動”(OperationCrossroads)代表著美國軍隊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進行的一系列原子彈試爆行動。
圖為1946年11月6日,行動指揮官威廉·白蘭地舉辦一場招待會時的情景。
舉辦方還特意將蛋糕做成了蘑菇雲的形狀。


[img]http://img860.imageshack.us/img860/4577/023ce.jpg[/img]
1946年7月1日,美國在太平洋比基尼島(BikiniAtoll)進行了一次大氣層核試驗,圖為當時核彈爆炸所產生的雲煙流。
隨後在7月25日,美國再次在該地試爆了一顆原子彈。


[img]http://img28.imageshack.us/img28/3045/024wh.jpg[/img]
1946年7月,美國在太平洋海面上試爆了一顆核彈,圖為爆炸產生的巨大蘑菇雲。


[img]http://img5.imageshack.us/img5/7140/025bv.jpg[/img]
[img]http://img803.imageshack.us/img803/1520/026b.jpg[/img]
1951年,美國開始在內華達試驗場進行名為“突擊隊員”(Ranger)的核試驗。


[img]http://img17.imageshack.us/img17/9133/027pc.jpg[/img]
1953年,在一次對外開放的核試驗測試過程當中,媒體工作人員以及記者
站在離爆炸地點7英里的地方觀看。


[img]http://img860.imageshack.us/img860/7578/028nh.jpg[/img]
1953年,在一次核試爆過程當中,一間測試房屋被爆炸所產生的亮光照得通明。


[img]http://img20.imageshack.us/img20/4171/029nd.jpg[/img]
1954年,在“常春藤行動”核試驗(OperationIvy)當中,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埃尼威托克環礁上試爆了一顆代號為“邁克”的氫彈。
“邁克”是美國試爆的第一顆技術完全成熟的熱核武器,爆炸威力達1040萬噸TNT當量。


[img]http://img42.imageshack.us/img42/2866/030hkt.jpg[/img]
直到如今,核武器的研究和測試仍然遭到不少國家民眾的強烈反對。
2009年5月25日,在朝鮮
宣布成功進行核試驗之後,韓國首爾的居民舉辦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
目前,全球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已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以及巴基斯坦。[/size][/align]

2011-10-5 03:02 chungwai5854
:32: :32: :32:
死圖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