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30 11:25 Yoya_yoya
七財

七財,佛教概念,又稱七法財、七聖財,意指七種由修行而生的無形財富。

  《涅槃經》(卷十七):“有七聖財,所謂信戒慚愧多聞智慧捨離故,故名聖人。”

  《中阿含經》:“阿難。我本為汝說七財。信財。戒.慚.愧.聞.施.慧財。阿難。此七財。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七財者。彼便得安隱。得力得樂。身心不煩熱。終身行梵行。

  《維摩經·佛道品》:“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

  《大寶積經》(卷四十二):“云何聖財?謂信(信受正法)、戒(持法律)、聞(能聞正教)、慚(自分有慚)、愧(於人有愧)、舍(捨離一切而無染著)、慧(智慧照事理),如是等法,是謂七聖財。彼諸眾生不護此故,名極貧窮。”

  概述

  其中包括七種不同類型,不同經文對具體的名稱大同小異:其中包括信財、戒財、慚財、愧財、聞財、捨財、定慧財。信財,因為對佛陀正法正信而產生信力,能夠受持佛陀正法之福德。

  戒財,因持佛戒為解脫之本,防非止惡,能遮止、防身口意之惡業,無漏即是福德。

  慚,因自分有慚,而從自心改過遷善,從心地改變造惡業因,增長戒德。

  愧財,因於人有愧,故悔過遷善,則不再造有害眾生諸惡業,進一步增長戒德、慧財。

  聞財,因能聞佛陀所開演的世出世間正法聲教,則開發妙解。

  捨財,能夠舍施且運平等心,無憎愛想、吝惜。舍諸愛欲,乃至離欲界五欲。

  定慧財,或稱慧財,即止觀,能攝心不散,止諸妄念,照了諸法,破諸邪見。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財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