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訪問記錄 短消息
關於各輛車種的特性
雅虎贊助網站載入中...
uo123
2009-6-30 06:40
# 1
Subaru Impreza WRX STi Version VI (GC8)

轉向:☆ x 4.5
. 由入彎到出彎都沒有任何小動作關於各輛車種的特性[聽教聽話
. 入彎反應比 R32 敏銳,出彎後速度亦較 R32 高但出彎後的一瞬間加速則不及 R32
. AERO 出彎時車尾穩定,沒有任何多餘動作。CARBON 雖然出彎較甩但整體過彎反應比 AERO 靈敏


直路加速及極速:☆ x 4
. 2 檔至 4 檔加速動力源源不絕,可惜5 檔加速有點力不從心
. 由於動力集中於中段爆發加速強勁甚至可超越 R32
. 800匹極速為342km/h,815匹極速為345km/h(新環右大直路隧道下坡路段)

對戰:☆ x 4
. 強橫屬中上 - 上級對戰機器。屬快入快出型跑法,不致於要陷於苦戰
. 不論 AERO / CARBON,車身小巧攝貨車技術可充分發揮
. 轉向靈敏有利於 C1 in / out 及 箱根之對戰
. 普遍 AERO 硬度較高,有能力與各一線車硬拼
. 相比起 AERO, CARBON 改裝屬防守形打法,利用加速及靈敏的轉向去追趕 / 拋離對手

改裝:AERO
. 建議使用AERO改裝,反應雖較CARBON慢一點,但有利對戰

備註:
. GC8 分為 STi Version VI 及 STi Type RA
. 白色及米黃色的 GC8 為 STi Type RA,其餘均為 STi Version VI
. 外觀 Type RA 與 Version VI幾乎一樣。性能方面 STi Spec C加速及轉向較 STi 靈敏一點,但車身硬度不及 STi
. 7500rpm – 7800 rpm為合理轉檔範圍
----------------------------------------------------------------------------------------
Subaru Impreza WRX STi (GDB)

轉向:☆ x 4.5
. 承繼 Impreza GC8 的特性。由入彎到出彎都順從駕駛者的動作
. 入彎反應比 R32 敏銳,出彎後速度亦較 R32 高,但出彎後的一瞬間加速則不及 R32
. AERO 出彎時車尾穩定,沒有任何多餘動作。CARBON 雖然出彎較甩,但整體過彎反應比 AERO 靈敏

直路加速及極速:☆ x 4
. 加速動力集中於中段爆發
. 2 檔至 5 檔頭段加速動力源源不絕,進入 5 檔後段開始力不從心
. 800匹極速為342km/h,815匹極速為345km/h(新環右大直路隧道下坡路段)

對戰:☆ x 4
. 上級對戰機器,各賽道均有良好表現。屬快入快出型跑法
. 不論 AERO / CARBON,車身小巧攝貨車技術可充分發揮
. 轉向靈敏有利於 C1 in / out 及 箱根之對戰
. AERO 硬度較高,車身穩定性一流,善於主攻
. 相比起 AERO, CARBON 改裝屬防守形打法,利用加速及靈敏的轉向去追趕 / 拋離對手

改裝:AERO
. 建議使用AERO改裝,反應雖較CARBON慢一點,但有利對戰

備註:
. GDB 分為 STi 及 STi Spec C
. 白色及紅色的 GDB 為 STi Spec C,其餘均為 STi
. CARBON 外觀 STi Spec C與 STi 只相差尾翼,AERO外觀則頭 Bumper 設計不同
. 性能方面 STi Spec C加速及轉向較 STi 靈敏一點,但車身硬度不及 STi
. 7500rpm – 7800 rpm為合理轉檔範圍
------------------------------------------------------------------------------------------------------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III GSR (CE9A)

轉向:☆ x 4.5
. 有接近Impreza GC8 的特性。入彎及出彎速度較 Evo.VI 及 Evo.VIII 高
. CARBON 轉向較甩,要留意車尾動態
. AERO 出彎時車尾穩定,沒有任何多餘動作

直路加速及極速:☆ x 3.5
. 2 檔至 4 檔頭段加速動力源源不絕,可惜4 檔末段加速有點力不從心
. 2 檔起步加速可謂數一數二,比 R34 / E8 等出色
. 800匹極速為342km/h,815匹極速為345km/h(新環右大直路隧道下坡路段)

對戰:☆ x 4
. 強橫,屬中上 - 上級對戰機器。屬快入快出型跑法
. 不論 AERO / CARBON,車身小巧攝貨車技術遊刃有餘
. 轉向靈敏有利於 C1 in / out 及 箱根之對戰
. Evo.III 對戰擁有良好的主攻表現,不過抗夾比其他 Evo 系列差

改裝:AERO
. 雖然 AERO 會削弱加速,但提高了轉向及攻守表現,對戰比較有利

備註:
. CE9A 分為 GSR 及 RS
. 白色的 CE9A 為 RS版,其餘均為 GSR
. CARBON 外觀 RS與 GSR幾乎一樣。AERO外觀則頭 Bumper 設計不同
. 7500rpm – 7800 rpm為合理轉檔範圍
---------------------------------------------------------------------------------------------------------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VI GSR (CP9A)

轉向:☆ x 4.5
. 由入彎到出彎都沒有任何小動作
. 過彎失速亦較Impreza系列大,但出彎後的一瞬間加速較 Impreza 系列快
. AERO 出彎時車尾穩定。CARBON 雖然出彎較甩,但入彎反應比 AERO 敏捷, CARBON 要注意車頭與彎心的距離

直路加速及極速:☆ x 4
. 2 檔至 4 檔加速動力源源不絕,可惜5 檔加速有點力不從心
. 由於動力集中於中段爆發,加速強勁與 GC8 看齊
. 800匹極速為342km/h,815匹極速為345km/h(新環右大直路隧道下坡路段)

對戰:☆ x 4
. 強橫,屬中上 - 上級對戰機器。屬快入快出型跑法,不致於要陷於苦戰
. 不論 AERO / CARBON,車身小巧攝貨車技術遊刃有餘
. 轉向靈敏有利於 C1 in / out 及 箱根之對戰
. AERO 硬度較高,對戰擁有良好的攻 /守表現。 CARBON 也有不錯的攻 / 守表現

改裝:AERO
. 建議使用AERO改裝,反應雖較CARBON慢一點,但有利對戰

備註:
. CP9A 分為 GSR 及 RS
. 白色的 CP9A 為 RS版,其餘均為 GSR
. CARBON 外觀 RS與 GSR幾乎一樣。AERO外觀則頭 Bumper 設計不同
. 7500rpm – 7800 rpm為合理轉檔範圍
-----------------------------------------------------------------------------------------------------
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VIII MR (CT9A)

轉向:☆ x 4.5
. 由入彎到出彎都沒有任何小動作
. 過彎失速亦較Impreza系列大,但出彎後的一瞬間加速較 Impreza 系列快
. AERO 出彎時車尾穩定,沒有任何多餘動作。CARBON 雖然出彎較甩,但入彎反應比 AERO 更快,並注意車頭與彎心的距離

直路加速及極速:☆ x 4
. 2 檔至 5 檔頭段加速動力源源不絕,進入 5 檔後段開始力不從心
. 800匹極速為342km/h,815匹極速為345km/h(新環右大直路隧道下坡路段)

對戰:☆ x 4
. 上級對戰機器,各賽道均有良好表現。屬快入快出型跑法
. 不論 AERO / CARBON,車身小巧攝貨車技術可充分發揮
. 轉向靈敏有利於 C1 in / out 及 箱根之對戰
. 普遍 AERO 硬度較高,可作進一步的攻守。CARBON硬度不及 AERO,偏向技術型車手駕駛

改裝:AERO
. 建議使用AERO改裝,反應雖較CARBON慢一點,但有利對戰

備註:
. CT9A 分為 GSR 及 RS
. 白色的 CT9A 為 RS版,其餘均為 GSR
. CARBON 外觀 RS與 GSR幾乎一樣。AERO外觀則頭 Bumper 設計不同
. 7500rpm – 7800 rpm為合理轉檔範圍
-----------------------------------------------------------------------------------
Mitsubishi GTO Twin Turbo (Z16A)

轉向:☆ x 3
. 相比起 Evo 系列 GTO 屬先推後甩,馬力設定為D的話會開始甩得嚴重
. 車頭反應較遲緩,建議較早入彎,出彎後車尾不太穩定,偏向慢入快出型跑法
. 連續的黃S型彎為其弱項,容易被超車
. 由於失速頗嚴重,出黃彎時有需要到4 檔重上5檔,回氣時間較長

直路加速及極速:☆ x 4
. 引擎出力有點線性,整體加速表現平均
. 3 - 4檔加速較緩慢,5 檔中段動力開始漸漸湧現
. 800匹極速為343km/h,815匹極速為346km/h(新環右大直路隧道下坡路段)

對戰:☆ x 3
. GTO 屬中級對戰機器
. 車身大加上轉向反應遲緩,注意所有S型彎及紅彎
. CARBON 雖然不及 AERO 的硬,但有利於改善各檔的加速反應
. 其大號車尾和車身在推炒方面都幾好,好捱得,被人攻擊可稱得上「沒有感覺」
. CARBON 及 AERO 均有良好的抗夾表現

改裝:CARBON
.建議使用CARBON改裝,入彎反應較快,但出彎要注意車尾狀況

備註:
. C1 in / out 及箱根山路表現較弱
. 車身巨型,入 / 出彎時需份外注意
. 由於巨型的車身,攝貨車所要求的準繩度極高
. GTO 要使用高馬力才能解決加速慢的問題,但會提高車尾向外拋特性
. 建議換檔轉數:7800 rpm – 8200 rpm 為合理轉檔範圍
--------------------------------------------------------------------------------------
Mazda RX-7 Type R (FD3S)

轉向:☆ x 4
.雖然彎速比 FC3S RX7 慢一點點,但是車尾動態較 FC3S RX7 來得聽話
.轉彎反應敏銳,好容易入彎心,整體不難控制
.失速屬低至低中,出彎後的瞬間加速只屬一般,應避免過早入彎而導至過度失速

直路加速及極速:☆ x 3
.加速方面可以稱得上「無力」去形容
.引擎轉數低過 7000rpm 加速顯得乏力
.800匹極速為342km/h,815匹極速為345km/h(新環右大直路隧道下坡路段)

對戰:☆ x 3.5
.車架已沒有像一代般強硬,不建議使用主攻方式對戰,應以防守為主
.轉向反應快有利 C1 in / out 對戰
.由於 FD3S RX7 2 - 3檔輸出較差,轉向失速情況略為嚴重,箱根山路對戰稍有不利

改裝:CARBON
.由於整體加速表現平平,故建議使用 CARBON 提高加速表現。但要注意車尾出彎動態

備註:
. FD3S RX7 有點像 MR2,兩車都不善於主攻,屬防守型打法戰車
. FD3S RX7 有分 Type R 及 Type R Bathurst ,但兩者表現大同小異
. 轉子引擎有著一個特色,就是引擎轉數到達紅區時會發出一種 “beep” 聲,彷彿叫駕駛者準備轉檔
. 於灣岸2中轉子引擎輸出較弱,建議聽到 “beep” 聲後半秒至一秒才換檔
-------------------------------------------------------------------------------------
Mazda RX-8 (SE3P)

轉向:☆ x 4
.有著 RX7 的特色,轉向十分順從駕駛者的動作
.轉彎有輕微轉向不足,但車尾沒有太甩的跡象,整體不難控制
.過度轉向失速亦相應明顯,出彎後的瞬間加速只屬一般,應避免過早入彎而導至過度失速

直路加速及極速:☆ x 3.5
.雖然與 RX7 一樣使用轉子引擎,但由於改用 6 前速波箱,加速明顯較 RX7 系列好
.加速雖較 RX7 好,但面對著主流車仍會有一種加速較慢的感覺
.3 – 4 檔加速媛慢, 5 – 6 檔低過 7800 rpm 加速乏力
.800匹極速達342km/h,815匹極速可達345km/h(新環右大直路隧道下坡路段)

對戰:☆ x 4
.相比 RX7系列,RX8抗夾來得比 RX7 的好,也承繼著 RX7 防守的特性,主攻不能
.於多彎的賽道如 C1 in / out、箱根山路,更有助 RX8 的發揮
.高速路段較多的賽道較吃力,可能須要比對手多 20HP 填補不足

改裝:AERO
. 建議使用 AERO 改裝,車架硬度有一定的保證,對戰較有利

備註:
. 雖然起步不能於 Z33 / R34 等匹敵,但是彎道靈巧卻填補加速上的捐失
. 轉子引擎有著一個特色,就是引擎轉數到達紅區時會發出一種 “beep” 聲,彷彿叫駕駛者準備轉檔
. 於灣岸2中轉子引擎輸出較弱,建議聽到 “beep” 聲後半秒至一秒才換檔
引用

kimiko43
2011-5-11 14:25
# 2
感謝分享
引用

火火火人人人
2011-5-14 12:36
# 3
Thanks~
引用

DIZSCUZ 5.5手機版
如有任何建議請電郵到[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s © 2002-11 Community Network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5070 second(s), 3 queries , Gzip enabled